首页 专题专栏“三抓三促”行动正文

“四新”技术遍地开花 公路养护全面提质 ——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三抓三促”行动中增绿减碳

日期:2023-08-29   |  来源:省中心“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浏览: 次

甘肃地域狭长、气候多样,公路养护面对地质、气候条件十分复杂的巨大挑战。如何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推动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与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融合?如何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如何充分发挥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大通道、大枢纽作用,在交通强国建设中贡献甘肃公路力量?是建设“山川秀美”幸福美好新甘肃,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道“必答题”。

“四新”添动力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全省公路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三新一高”要求,持续强化“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效益。依托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全省已拥有卫星通信指挥车、多功能综合除雪车、步履式挖掘机等应急设备1351台套,应急效率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全省公路养护提质增效。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在四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在今年7月份组织召开全省公路养护“四新技术”推进会,组织全省相关行业人士就进一步创新公路养护理念、增强全省交通科技实力展开交流,全面展示全省公路养护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分析和研判了公路养护“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全省公路养护提质增效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工作思路。截止目前,全省公路系统已完成“四新技术”推广应用61项,省中心按要求对已经完成应用的“四新技术”应用成效进行跟踪观测。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年初研究立项6项“四新技术”,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常态化合作,合力攻关养护关键技术和难题,已探索完成改性沥青冷灌缝胶灌缝和星封层等“四新技术”2项。甘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紧盯高寒阴湿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创新使用就地冷再生技术、纳米底涂材料,在融雪养护中应用盐化物和相变材料等新型材料,推动公路养护质效提升。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运用新材料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新工艺、新材料对危旧桥宝坪桥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宝坪桥为集“四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桥梁,在全省范围内尚属首例。

为让有限的公路养护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全省公路系统不断激发干部职工创新精神,通过“小改小革”升级改造现有机械设备,推进养护作业提质增效。兰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利用多功能工程机改装的边沟专用清扫机,填补了国内异形三角边沟清扫设备的空白,可实现大颗粒垃圾清扫。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被称为“两头忙”的铲斗上安装了锰钢铲刀,清理路肩积雪和整修路肩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职工改造的手扶式灌缝机,有效地解决了处治路面裂缝时灌缝胶不平且容易脱落的问题,避免了在短期重复治理,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据统计,近3年来,全省公路养护部门职工共自主研发各类“小改小革”71项,获得国家专利121项,解决了现有部分养护机械设备不足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公路养护专业化、机械化程度。

固废变“绿材”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省公路系统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朝绿色低碳、循环应用方向发展。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全省公路系统大力推行“双碳”行动,全省公路系统逐步建立起了从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公路养护体系。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已分别达到100%、98%以上,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嘉峪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酒钢集团及省公交建集团,共同开展“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养护中的研究及应用”科研攻关,累计铺筑钢渣沥青路面近100公里,利用钢渣3万余吨。经后期观察和测算,钢渣路面抗滑衰减速率是普通路面的50%,降低工程造价3%左右,环保和经济效益显著。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积极与地方林草部门沟通交流,采取公路路基边坡框格植草工艺,达到了稳固边坡,防止边坡水土流失,美化绿化路基边坡,改善公路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研究提出了以“固体废渣替代72%的混凝土粗细集料”的固体废渣制备混凝土技术,经跟踪观测实验,抗压强度满足规范要求。目前该项技术正在推广应用。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科学制定《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方案》,大力探索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今年已将0.31万吨用于泡沫沥青冷再生基层病害修补,2.08万吨铺筑瓜州县双塔农场乡村道路。同时,针对河西地区风沙侵害路面问题,在G213线布设半隐蔽式柴木沙障8.35万平方米,有效阻碍了沙的流动和沙丘前移,避免流沙逐步在路基淤积。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普通国省道路养护工作产生的废旧材料主要利用于沿线村民农田道路的铺垫,以及铺垫施工便道;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产生的废旧材料主要利用于石峡工区内场地铺筑、帮助村民垫乡间道路。

全省公路系统持之以恒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投身美丽生态文明实践,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截至7月底,共修剪绿化树木2064980m2,补植苗木43557株,补植花草130842m2,苗木浇水335465株,花草地浇水243398m2;清理绿化带内杂草、垃圾杂物等2444082.8m2

数字化引领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省公路系统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服务群众出行为宗旨,加强与百度、高德等导航服务企业合作,为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贡献力量。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数智元素融入公路养护管理全过程,强化“互联网+”路网应急监测体系模式,在原省、市两级路网应急值班体系基础上,组建了9个基层路网分中心,配备了相应设备和专(兼)职值班人员,建成了三级路网应急值班体系,彻底激活了路网应急值班的“末端神经”。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为养护车辆安装了车载视频监控系统,为公路养护车辆打造了一个专属的“行车记录仪”。灵台段申请联合灵台县自然资源局,安装布设了68个GNSS位移传感设备,实现了对路段山体的全天候监测,能实时捕捉山体位移变化,有效提升易滑坡路段的监测预警效能,进一步防范地质灾害可能对过往车辆造成的安全威胁。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企业及科研单位,积极争取申报成立“甘肃省筑路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以沥青路面铣刨料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为重点,建成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品牌且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中心,努力打造我国西北地区筑路材料循环利用创新科技和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